保险机构开展工程保险的困境问题

2021年05月08日


相较于上百年的国际工程保险发展史,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真正探索工程保险制度发展。保险机构在发展时间与发展程度上都相对不足,工程保险市场业务开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些困境与问题。


我国工程保险市场业务虽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且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初期主要以人寿保险为主,不合理的市场营销方式令大众对整体保险业出现认知偏差,也影响着工程保险市场业务的有效展开,因此,我国保险机构真正开始探索发展工程保险市场业务的时间仅有二十多年,在多个方面的发展尚不成熟。


一、保险机构主体少,保险保障额度低


我国工程保险早期发展,主要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独家经营垄断为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先后成立,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垄断,工程保险市场业务发展正式进入多元化竞争阶段。

 

但早期工程保险市场保险机构主体数量较少,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即便发展至今,全国拥有88家财产保险公司,其中有实力开展大型工程保险市场业务的财险机构也不过数家,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占据较大份额。

 

此外,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短,资本金和公积金都不多,对每一独立的工程项目所承担的最高保障额较低,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承保能力明显偏低,保险保障效果存在局限性。


二、缺乏成熟市场经验,影响费率设置

 

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保险业早期发展主要以人寿保险市场业务为主,财产保险市场业务比例相对较小,且工程保险属于财产保险中的新生事物,早期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与发展;同时,由于保险机构在早期寿险市场营销中采取的特殊营销方式,令大众对保险业的整体观感与认知出现偏差,也影响着工程保险的市场推广与应用,导致工程保险市场认知度低。

 

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日益重视保险业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的保险保障作用,不断出台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保险业参与工程建设,保险机构开展工程保险市场业务的进程才开始显著加速,但目前整体市场发展依旧呈现投保率低、项目覆盖率小的特点。

 

依据2011年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的建筑工程保险费大约仅为建筑安全工程投资量的0.2 ,国内办理工程保险的工程项目不足10%,其中大型基础设施类建设的投保率相对高,但民用建筑工程的投保率很低,尤其是中小开发商、中西部地区投保率更差。而近年来,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不断加大对工程保险市场发展的推动,包括一些新型工程保险险种的全国试点推广,国内工程保险的市场投保率与项目覆盖率有所提升,但相较发达国家建设工程几乎100%的投保率,我国保险机构开展工程保险市场业务还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业务积累与沉淀,保险机构在开展相应工程保险业务时对事故概率、赔偿金额、免赔额等数据无法做到深入研究,进而影响工程保险费率与保险保障额度设置的科学合理。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培育与技术服务

 

开展工程保险市场业务,客观上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才力量支持,不仅限于专业保险技术人才,还包括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风险管理人才等。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发展时间较晚,一方面保险机构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不重视相应技术人才资源的培育与发展。这就导致,国内保险机构在开展各项工程保险业务时常常受到专业技术要求的掣肘,在保前审核(风险评估)、保后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理赔核损定损)环节,无法发挥有效风险保障作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国内保险机构在开展工程保险市场业务时,主要即围绕着保险理赔一项而来,未来有效发挥保险具有的“风险管理服务”功能,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应活动主体缺乏主动的风险管理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则受到缺乏相应专业技术人才的限制,无法提供专业、有效的保险风险管理服务。

 

当然,随着目前国内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工程保证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涉及保险风险管理服务功能的新型工程险种快速发展,我国保险机构已开始真正重视自身在保险功能拓展、保险服务完善等方面的发展,正逐步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与“专家资源合作”计划。


四、保险机构市场业务不规范、风险高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发展时间较晚,无论对于保险机构开展市场业务,还是相关部门建立有效市场监管与指导,都相对缺乏较为成熟的市场发展经验与模式,这就导致部分保险机构在开展工程保险市场业务时暴露出一些操作不规范、服务不合理等问题行为,加重着整体工程保险市场业务的风险性。

 

具体而言,在我国工程保险市场,由于其费率是采用个别法,即针对具体工程的风险去制定保险费率标准,以致于部分保险公司把降低或变相降低承保费率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把满足被保险人的不合理要求作为竞争的筹码,忽视了向客户提供真正保险服务的经营理念,使市场竞争走向恶性化。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险机构不仅将面临较高的保险理赔风险,还会因保费收入限制无法提供有效的保前、保后服务,影响客户的保险服务体验。


保险业务经营许可证:269675000000800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1271号  浙ICP备18002574号-3  工保网版权所有 © 2014~2022

免责声明|网站地图

400-80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