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担保保函的风险审核
2021年05月06日
在工程担保活动中,由于担保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为债务人(委托人)向债权人(受益人)进行保证担保,担保人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不小的保证担保风险。因此,为避免或有效降低这种风险,通常担保人会进行严格的风险审查,尤其这种风险审查因担保人主体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审查特点。
一、工程担保保函风险审查要点 保函申请人的履约能力是基础,保函受益人的基本情况是重要条件,工程合同的相关约定是违约与否的依据,反担保措施是最后的保障。 1.保函申请人的履约能力风险审查 (1)是否具有相关施工资质和资质实力。工程项目在招标时资质要求是最低要求,资质实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承包商的施工履约能力。通常是资质越多、资质实力越强的承包商,项目综合管理运营能力和综合施工履约能力一般会越强,违约成本也越高; (2)是否具有相关施工经验、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施工经验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处理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机械设备的配备是否充足也是项目能否按进度建设的基础; (3)结合申请人的财务情况分析。主要通过申请人的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存货周转)、盈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润率)和成长性指标(销售增长率和资本增值率)的历史比较与行业比较,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越好的企业其履约能力越强。 (4)以往的履约记录(工程获奖证书、业绩等)。过往的履约记录是承包商过往履约情况的总结,过往履约记录良好,没有出现过违约情况的,未来主观违约的概率相对较低; (5)项目实际控制人过往的项目履约情况(特别是与保函受益人过往的合作情况)、施工经验及履约能力。项目实际控制人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和最大受益人,其过往的施工经验、履约情况是未来项目能否顺利完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实际控制人如果与保函受益人已经有过项目合作,相对而言双方之间的沟通基础和合作基础更好,当出现问题或是纠纷时通过协商处理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大。 (6)保函申请人和项目实际控制人的资产实力。保函申请人和项目实际控制人的资产实力是直接关系到反担保措施的有效性,资产实力越好,出现风险时的抵御能力也就越强,反担保措施也就相对更有效。 2.保函受益人的风险审查 (1)保函受益人的企业性质。保函受益人的企业性质是保函担保业务审查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当项目出现履约问题时的处理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会截然不同,一般情况下发包人(业主)为国有企业或是政府相关部门、单位的相对偏向于如何解决问题本身,在问题处理上更加人性化,而发包人(业主)为外资企业或是民营企业的履约意识相对较强,一般情况下更偏向于按合同约定进行违约索赔; (2)保函受益人的的综合实力(股东背景、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管理团队)。 (3)项目的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 3.工程合同的相关约定 (2)承包人的主要工作; (3)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及违约责任。 二、三类保函产品的风险审查差异 银行保函:关注客户信用 银行以出具保函的形式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是用银行信用来替代商业信用以增进交易安全的信用支持活动。由于银行将工程担保视为普通的信贷业务,故组织模式较为简单:银行以企业的资信为依据开具保函,并依据申请人本身资质和信用实行授信制度与保证金制度。 如银行要求“在我行有授信额度或缴纳足额保证金或提供我行可接受的足额担保”,授信额度是银行依据客户的资信和经济状况向其授予的信用额度,保证金比例则视企业资质和信用而定。 不难发现,银行在开立保函时多考虑申请人本身资质如业绩、信用和实力,较少考虑工程项目风险高低。另外,工程担保作为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体现风险管理,其损失处理主要体现在事后,而不会参与项目过程进行风险控制。 保险保函:关注保险标的与客户信用 保险保函的保前审核即核保,是由核保人员对投保申请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审核,以决定是否接受承保这一风险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投保人资格审核、投保人信誉审核、保险标的审核、保险金额&费率审核等。 不同于银行重点关注客户信用,保险业更多关注保险标的状况、客户信用道德水平和财务背景等:一方面会依据公司核保政策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另一方面会通过征信系统中的客户理赔历史、信用状况数据及历史项目执行情况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还鼓励保险公司聘请第三方专业技术管理机构进行核保前的初始检查:保险公司将初始检查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核保分析,以确定承保条件与承保价格。 担保公司保函:较为宽松 根据履约保函申请人和被保证人是否分离,担保保函又分为分离式银行保函和一般担保保函。其中,担保公司在与银行合作提供工程担保的模式中,主要通过委托担保协议扮演授信中间人角色,较少参与保前风险审查。 在独立承保工程担保业务时,担保公司的保前调查审核一般包括保前调查、初审和评审会评审三个环节,主要审查被担保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抵押物及贷款用途以及负责人征信等情况。 然而囿于资金实力和业务成熟度限制,普通建设工程担保公司往往更依赖反担保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因此在保前风险审查中较多采取宽松策略。